犬知一派據點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397|回復: 0

港台漫畫出版社列傳之——台灣起源篇

[複製鏈接]

218

主題

485

帖子

1369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1369
發表於 2015-8-23 12:38: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I]轉自 http://www.acgtalk.com/node/589
by 死也不告诉你 [/I]

前序:首先祝賀下AT一週歲生日,不知不覺就已經一年了,說起來我寫的文章算是比較少的,沒辦法誰叫咱天生人懶啊!這次的出版社系列文章,早在大半年前就有規劃,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拖到現在,如今正好趕上週年慶,就以此系列的第一篇作為給AT的賀禮吧。

從日本漫畫進入中國大陸以來,已經過了二十來年了,當年的小毛頭如今也都大學畢業走上社會了,年齡再大些的更是成家生子為人父母了。伴隨著年齡的增長,懷舊總是難免的,於是當手裡有錢了加上現在購買渠道的更加通暢,這些懷舊的讀者便開始收藏當年喜歡的漫畫的正版了。由於國內目前的漫畫正版引進雖然不能說沒有,但不管從翻譯的質量還是印刷的質量上還是不能夠讓人滿意,於是他們主要購買方向便指向了同樣是中文版的港台版,至於還有一種中文版——新加坡版,由於幾乎沒機會見到,就基本忽略掉了。

由於港台兩邊的出版社不少,有些人也不是很清楚各個出版社的情況,所以本人就在這寫個小系列介紹下港台兩地的漫畫出版社的情況,有不足或遺漏之處歡迎指正。

先從台灣說起吧,台灣的漫畫出版歷史要追溯起來,其實也蠻早的,在抗日戰爭勝利以前,台灣是被日本所佔領,所以那時候台灣的文化方面也受日本很大影響,作為文化分枝的漫畫也不能例外,所以當時日本國內興起的早期漫畫也有流傳到台灣來。1945年日本戰敗撤回國內的時候也把很多在台灣的日資印刷廠和出版社一併撤掉,一下子台灣的出版業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後來有一群有理想的漫畫青年就自己弄了份刊物,叫《新新》雜誌,並在上面開設了連載漫畫專欄,可惜現實是殘酷的,《新新》也只存活了八期而已。當時的漫畫大多為短篇類型,類似於中國傳統的連環畫,主要是刊登在報紙的特定版面,之後開始慢慢向雜誌等媒介延伸。

從1958年起,漫畫的發展開始加速,出現了專門刊登漫畫的雜誌。台灣第一本專門的漫畫雜誌就是由文昌出版社所出版。如今台灣最大的漫畫出版社—— 東立的老闆范萬楠就是那時文昌的一位漫畫作者,他當時的筆名叫范藝南,主要是畫武俠類的作品,當時整個社會的漫畫內容都以武俠類為主,其主要原因自然是受武俠類小說流行的影響。當時的漫畫出版社已經不少,比如:寶島、義明、文風、大千、大華、南昌、太子、勿忘在莒、新台、藝昇、志成等等,而且上面刊登的漫畫幾乎都是台灣當地的漫畫人的作品,幾乎沒有外來作品。

不過隨著漫畫的廣受歡迎,作品增多後,劇情也開始亂來,有些現在看來沒什麼問題的內容,在當時是被認為荒誕或是不正經的。於是台灣當局開始對漫畫的出版插手進行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進行規範,其中的《編印及審查連環圖畫參考資料》就尤其苛刻,其主要內容是:「1967年前未送來審查的漫畫作品要一律銷毀。」光是這一條就把文昌在內的多家出版社給搞死了,同時也把本土漫畫家給拖慘了,辛辛苦苦畫出來的作品結果不能刊登,沒雜誌漫畫家也就沒地方賺錢,丟了飯碗之後不少漫畫家紛紛轉行。

同時因為審查繁瑣,一些出版社開始把日本當時的漫畫改成台灣漫畫拿過來直接在雜誌上刊登,既不用支付原作者費用又可以輕鬆通過審查委員會的審批,何樂而不為。於是台灣的漫畫出版社又開始大批地印刷出版日本漫畫了。當時日本主要的漫畫家就是以手塚為代表的常盤莊成員們包括:永井豪、籐子不二雄、松本零士、赤塚不二夫、石森章太郎等人。而台灣出本社的作法就是把作者名頭去掉或者改成中文名字,直接拿去出版。最後的影響便是本土漫畫家越來越活不下去。

在1975年,台灣當局終於同意通過日本漫畫的正式引進送審,也就是說可以用原作者名字出現了,但同時規定必須出版一些本土的作品,來保護本土作品,其它方面就沒啥改變的,一方面要求出版,一方面又限制的那麼嚴,這個規定就像在打自己嘴巴一樣。於是大多出版社並不鳥這些規定,依然是把作品改頭換面拿來用,而不是用日本作品拿去審,因為那樣會被要求出些賣不出去的東西,還不如我這樣來的省錢省力呢。直到之後「虹光」出版社的出現,等於在這個市場上投進了一塊石頭,激起千層浪。

虹光其實就是如今東立的前身,創辦人就是范萬南,當了幾年兵退伍回來的他,看到本島原創的漫畫市場的低迷景象,日本的外來漫畫卻大行其道,加上范萬楠之前老東家文昌出版業已經倒閉。而且范萬南家族本身就是經營印刷業,既然有靠山在背後支持,范萬南決定乾脆自己創立一個出版社。當時他最看中的是手塚治蟲的作品和當時日本當紅的《巨人之星》,手塚的作品他挑中的有《怪醫秦博士》(BLACK JACK)和《原子小金剛》(阿童木)等。由於當時台灣還是習慣把外來作品裡面主要角色的人名都本土化,於是就出現了秦博士小金剛這種奇怪的譯名了,《巨人之星》男主角星飛雄馬這種用漢字寫的都能變個中國名字,念上去怪怪的。不過當時整個台灣的漫畫市場都這樣,這也是環境所逼。雖然當時虹光靠這些作品賺了不少,可由於審批速度實在很慢,結果因為資金周轉不靈,范萬南不得不很遺憾地離開虹光,暫時修養了一段時間。



在1977年,他又殺回來,再次重新創辦了一個出版社,便是我們現今熟悉的東立了。當時他帶回來的主要作品是世界名作系列,但是反響不是很好。反而是他偶然看中的千野徹彌的作品為東立帶來了大轉機。《好小子》和《魔球投手》都很受歡迎,於是他再接再厲又引進了一大批當時日本當紅漫畫作品出版。

當時台灣漫畫很多都是直接出單行本的,風險比較大,一搞不好就會造成積壓,而東立在站穩腳跟後,積累運行資金,正好因為本土漫畫家的不斷反對台灣當局對本土漫畫家的不公平待遇,在一幫人的不懈努力下,實行了二十來年的漫畫審查制度不得不改善,台灣本土的漫畫得以繼續發展,正好趕上台灣漫畫原創的黃金時期,湧現出了鄭問、任正華、高永、游素蘭、林政德等一大批漫畫家。在這情況下,他開始效仿日本,實行漫畫連載雜誌的模式,推出連載本土漫畫家作品的《龍少年》,還有連載日本漫畫的雜誌《少年快報》等多本雜誌,其中的《少年快報》更是曾賣到一期23萬的銷量。

整個80年代,台灣的漫畫市場蓬勃發展,雖然不算正式引進版權,但當時確實把日本最新最流行的漫畫都引到台灣來,而且隨著讀者的要求和政策的寬鬆,慢慢地漫畫裡的人名也開始直接用日本原名了。不少出版社都是那時期開始創立,在70年代青文就由前身——台灣省青年文化協會演變而來,1982年尖端成立,1988年大然成立,時報在1983年開始連載敖幼祥的《烏龍院》,和朱德庸的《雙響炮》正式進軍漫畫出版業。

隨著大然提出的版權意識號召,同時台灣的文化局又開始規範漫畫市場,並且出台了版權相關法律。1992年,台灣漫畫市場從一個D版橫行各種版本亂飛的混亂市場轉變成了有序的出版環境良好的正規市場,同時也因此倒掉了一大批跟風印D版的小出版社,最終留下來的還是那些早期積累到大批資金的大型出版社,還有些出版社轉為地下,偷偷出版,艱難混到現在,現如今台灣還是有些D版出版社存在的,只是大浪淘沙,剩下的幾個D版出版社也是因為有些實力才能活下來,不過這些出版社也只能出些冷門的青漫或者正規出版社出不了的BL漫和H漫了。

除了這些本土的出版社外,台灣還有兩家外來空降的出版社,一家是1990年成立並帶動台灣出版界走正規出版道路的「台灣東販出版有限公司」,另一家是成立最晚,1999年才創辦的「台灣國際角川書店出版有限公司」。這兩家都是由日本公司在台灣創立的分公司,主要由日方控股,雖然公司招聘的一般員工是當地人,高層管理人員還是以日本人為主,所以看這兩家的出版的漫畫後面的版權頁,其發行人大多寫的是日本人名字。

正是這兩家出版社的加入,確實豐富了台灣的漫畫市場的內容,從1993年到2003年這十年,可謂是台灣漫畫出版的繁榮時期,不管是引進的日本漫畫還是本土的漫畫,都培養出了一大批固定的讀者,由於台版的漫畫做的比較出色,在香港市場上賣的也不錯,搶了香港本土出版社的不少份額,更是有些台灣漫畫出版社直接在香港設立分部,直接在那邊印刷發行,還有部分更是自主引進和翻譯,因此如果後面價格有加標港幣標誌的,大多是台灣出版者在香港印刷香港販賣。不過那短時期因為國內的漫畫發展緩慢,加上兩岸的來往確實很不方便,台版漫畫很少能流進大陸市場,最多沿海地區部分城市能夠見到台版漫畫。實際上那時期國內看的所謂口袋本,其實就是D版商們拿港台版直接縮小COPY過來的,幾乎是一字不差,連後面廣告頁一併印過來。

兩岸三地就這麼資源共享地跨過了20世紀,隨著網絡的發展,開始出現漫畫電子版,大陸這方面D版書從口袋轉化為更省錢更耗眼睛的四拼一去了。台灣方面卻在2003年出現了一個「大地震」,那就是當時台灣最大的漫畫出版社大然被日本十家出版社聯合控告,直接導致大然倒閉,這事件可謂是21世紀台灣漫畫界的第一大新聞。大然倒閉之後,其本來擁有的漫畫版權被其他出版社瓜分,於是台灣的漫畫出版狀況從大然的一家獨大又變成戰國紛亂。

大然倒掉之後又一件事震動了台灣漫壇,那就是政府部門再次插手,要求進行「分級制度」。原本分級是根據市場需要確實應該進行的一項設施,問題在於台灣當局的所謂分級過於苛刻,首先是要在限制級的漫畫封面上打上書本開本1/20大小的標誌,然後在普通級漫畫上也要打上普字,而且對分限制的內容特別挑剔,有點暴力鏡頭或者露點畫面便要打上限字,這便引起各個出版社強烈不滿,要知道一打上這標誌,便不能出售和出租給未成年人了,這樣將失去一大批主要購買力,從而影響出版社的實際利益,自然要反對。以至於有人開玩笑說,這樣一來多拉A夢也變成限制級了,因為裡面靜香有露點。

此事鬧的不可開交,政府方面迫於壓力,最後不得不聽取各出版社的意見,取消打上普字的行為,放寬內容的審查,最後雙方各退一步,在青年向的漫畫作品上,有出現性行為和過於暴力血腥畫面的會在書上打上「未滿18歲不得觀看」的標記,大小也縮小為1/50,不至於過於太大,破壞封面的美觀。所以這幾年新出的青漫作品,在封面上會出現此種LOGO,雖然不少購買者對此表示不滿,但也能夠理解,這方面尖端有時候耍了些小聰明,有些書封面的LOGO不是印上去的,而是貼上去的,這樣讀者買回去後可以自行撕掉,販賣時也比較醒目,不過後來好像被發現,被強制改回印刷在封面上了。

現在隨著台灣漫畫市場的萎靡,不少漫畫銷售連鎖店倒閉,各漫畫批發商把目光瞄準了具有無限潛力的大陸市場,台灣好幾家大型漫畫吧連鎖公司紛紛在大陸設立辦事機構,力求在這塊大蛋糕上能搶幾口來吃,於是台版漫畫的發展進程又進入了新的一章。"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Cyesuta

GMT+8, 2025-7-4 02:40 , Processed in 0.01714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