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知一派據點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34|回復: 0

港台漫畫出版社列傳之——翻譯、出版篇

[複製鏈接]

218

主題

485

帖子

1369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1369
發表於 2015-8-23 12:38: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I]轉自 http://www.acgtalk.com/node/605
by 死也不告诉你 [/I]

上回我介紹了一下台版漫畫的起源,今天這篇文章為大家介紹港台漫畫在翻譯上的差異,以及一本漫畫在授權引進之後,在出版工序等方面具體是怎樣的。

現在的讀者朋友在購買中文正版漫畫的時候,往往會考慮翻譯、印刷、排版、開本、價格等多方面的因素,特別是港台版的漫畫因為兩岸三地的消費能力差距較大,再加上運輸費什麼的,一本書最後入手價格不菲,於是購買者對每套漫畫各個方面也就更要求更多了,經常會事先再三查詢,多方對比後,再來決定最終購買什麼版本。其中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就是翻譯了。

[B]翻譯差異:書名、人名、專有名詞、語言習慣[/B]

由於日文原版要翻成中文的話,自然要經過翻譯這一道工序的加工,而港台兩地因為文化背景和用語習慣的不同,經常會造成同一部作品有兩種語言風格的現象,這時候,就要看購買者自己適合哪種語言習慣了。

簡單歸納起來說的話,台灣的翻譯是一個字,俗!香港的翻譯也是一個字,怪!這點往往能從書名上就看出來。比如說這部作品,台版叫《神劍闖江湖》,多神氣呀,好武俠呀,可就俗到爆了。港版叫《浪客劍心》,這個名字就比較能讓人接受了。但港版也會出現一些比如《男兒當入樽》、《狐忍》等譯名,就讓人覺得很怪異了。

浪客劍心從前國內D版橫行的時候,所用的版本是從港版和台版中挑選而來的,因此多半會經過一番比較之後再選用相對好的版本,這樣的後果是,如今大陸的讀者在看港台版的時候有時會覺得很親切,有時候卻覺得格格不入,這就是先入為主的觀念在作怪了。試想一下,當年要是看的是《神劍闖江湖》這個名字的《浪客劍心》,你還會接受不了這名字嗎?

台灣人在翻譯書名的時候經常是極盡吸引讀者眼球之能事,什麼《單身宿舍連環泡》、《驚爆危機》、《男同學飼養講座》、《哭泣殺神》等,讓人覺得這書很勁爆,很想去看一看。而且台版譯名有個很流行跟風的毛病,經常是某部作品一紅,之後出現的作品往往會取類似風格的名字,比如說《麻辣教師 GTO》一紅,什麼《麻辣媽媽》、《麻辣開鎖王》、《麻辣棒球》的全出來了……

相對於書名的翻譯,台版漫畫內的人物名字翻譯和特有名詞翻譯還是比較恰當的。不過之前在上一篇說過了,台灣早期都是把漫畫中日本人的名字改成台灣化的名字,於是就出現了很多亂七八糟的怪名,這類版本當初還有不少流入了大陸,最廣為人知的應該就是《七笑拳》了吧,姬亂馬,錢小茜,嗯……對,其實就是《亂馬1/2》。

台版《PLUTO》 請點擊放大在進入授權時代後,這些人物的名字翻譯不會亂來了,一般是原來叫什麼直接用什麼,以前亂翻的一些也進行了改正,不過由於有一些翻譯已經深入人心所以也就沒作改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手塚的作品。《BLACK JACK》當初譯作《怪醫秦博士》,之後台灣時報出版社拿到版權後,將其規範為《怪醫黑傑克》,這名字就比之前那個好多了,但是香港文傳版還是堅持沿用了原來的名字。另一部作品《鐵腕》(鐵臂阿童木)早年台版叫《原子小金剛》,港版叫《小飛俠》,後來在出版浦澤的《PLUTO》時候,作品中出現了這一人物,這一次港版就將其名字更正為阿童木了,這點就讓人很舒服,台版(東立)卻繼續沿用小金剛這名字,於是就出現這樣的台詞:「你?你就是那小金剛吧?」……這就不能忍了!

不過台灣在翻譯外國人名字的時候倒是比較接近內地的習慣,日本漫畫裡經常會出現些外國人或者架空世界中塑造的外國人,這些人的名字往往會用片假名寫,要先翻成英文,再翻成中文,而台灣主要通用的語言是普通話和閩南語,至少在語言習慣上和大陸這邊相近,翻譯外來作品的時候遵循信雅達,字的發音也有比較明確的規範,只是後來兩邊各自發展,部分用法就有了分歧。香港那邊因為主要使用粵語,在外國人名翻成中文的時候常常會先考慮粵語的讀法,於是就出現了大陸的各位所不能理解的名字了。最典型還是足球隊名和足球明星的名字了,貝克漢姆變碧鹹,貝貝托變白必圖,尤文圖斯變祖雲達斯,導致內地球迷在看港版足球漫畫的時候感覺摸不著頭腦。

話說回來,台灣其實也好不到哪裡去,經常會看到對白裡出現蝦米(什麼)、歹勢(不好意思)、夭壽(該死,不像話)等詞,還有些亂七八糟看不懂的字符(台灣使用的注音文),那些其實就是閩南語的讀音。像我這樣會閩南語的人看的時候還勉強,其他地區的朋友就不行了,經常會對這些詞深感不解。

上述問題體現了港台兩邊出版社的局限性,只考慮到當地讀者的閱讀習慣。其實這些都還好,只能算是小瑕疵,看習慣了就好,最要命的還是詞語的通順和專業內容的用語翻譯。這幾年台灣出的漫畫是越來越多,出版速度也越來越快,只憑各公司所聘請的專職翻譯已經不夠用了,於是就經常會把翻譯的活外包,交給那些在家工作的翻譯,或者是兼職的在讀學生,還可能是自學日語後兼職的其他人。當你看到書後面版權頁上的翻譯者名稱的時候,有時候會看到些奇怪名字,這些有一部分就是兼職的人員。這樣趕工而導致的後果是如今台版漫畫的翻譯經常被批,要麼是出現不少錯別字,要麼是某地方不通順,最慘還是有些專業性比較強的漫畫裡被指出錯誤百出。

[B]出版:紙張、排版印刷、製作工序、開本、價格[/B]

香港台灣在出日本漫畫的時候有個優勢,他們本身就有從右到左的書籍出版習慣,等於說可以完全模仿日本的形式出版。但是這種版式大陸的讀者就有點不習慣了,當初海南版是從左到右的順序,並且把書分拆成小本,造成之後很多人開始看從右邊讀起的版本時很不適應。不管哪個版本,出的漫畫的外觀一般是這樣:封面是和封底連一起的,兩邊都有折進去的內邊。當然當年盜版時期倒是個例外,不僅書印刷極差,紙張也是用最便宜的那種,更不要提什麼作者服務了。

用紙方面綜合來說,還是台灣方面更好些。港版的漫畫紙張太容易發黃了,一但沒保存好,一兩年紙張就開始泛黃並有濃厚的舊書味,有些人喜歡這種書香味,不過就收藏來說,總還是希望書能保持潔白的吧。這幾年香港那邊的用紙質量有所提高,上世紀90年代香港出的漫畫如今幾乎是一本不白了,反觀十幾二十年前的台灣書還能看到特別潔白的。不過香港用紙比較柔軟,比較不怕折捲,在壓和掃瞄的時候比較方便,併發症自然就是容易掉頁。「變黃」和「掉頁」可以說是港版的一大通病了,所以看港版書的時候向來要小心翼翼,不敢用力折或者扯到。台灣的漫畫紙張也是因出版社而異,像台灣角川、尖端就比東立好很多,總體特點是硬和重。曾經拿同樣頁數大小的書掂量過,絕對是台版的比港版的重。

以台版為例,台灣在引進版權的時候有些是要捆綁引進的,也就是說,在拿到熱門作品版權的同時,還要一同接受與其捆綁的某些冷門作品,由於出版方經常要進很多作品,用這種捆綁式的是比較划算的,不然的話那些漫畫的版權費加起來就貴死你,更不要提同一部作品,連載的版權和單行本的版權還是分開算的。當年大然就是拖欠費用太多了,虧空周轉不過來而倒掉了。

舉例 請點擊放大拿到版權後的出版社,會拿到日方送過來的空白畫稿,就是沒有台詞只有畫和效果音的畫稿。再來就是會有日版的樣本,可以參考其規格同時作為翻譯原稿,之後再用電腦在空白對話框裡填上對話和旁白,還有些日方出版社會比較負責,還會在旁邊空白處填上註解等。看一本書是不是正版的,其實翻開來看一下裡面的對白框或者旁邊註解的部分,如果還能看到日文或者看的出修改痕跡的就是非正版的,因為這些書是用日文書掃瞄再在上面修圖而成的,當前網上做的連載的電子版可以看的出九折這種情況。

舉例 請點擊放大台版另一值得讚揚的就是其字體的豐富了,有時候一本書下來,就能看到十幾種不同的字體,嚴肅的時候就用四四方方的,搞笑的時候就用Q版的,悲慘的時候就帶有裂痕的。且有些漫畫會有那種非常小的字,這也是照翻不誤,還用上手寫體,這點當初在看《GTO麻辣教師》的時候感受最深,那個字超多的,一頁看過去密密麻麻各種各樣的字。另一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金田一之少年事件簿》了,粗體,感歎號,問號等用的是恰到好處,相比之下大陸出的那些正版,裡面字體就幾乎是一成不變的,這點還是要多學學對岸的同行。

舉例 請點擊放大台版漫畫書的封面,最上面會標明什麼出版社授權台灣中文版,接著就是作品名稱,有時候有英文的就會中英文一起,再來就是作者名字,日本的作者名字除了中文寫法外,還會標上羅馬音,這點還是挺方便的,那是由於日本人的名字如果不告訴你其讀法,有時候你是不知道用哪個音。有些書會寫上翻譯的名字,一般字體比較小,放在作者的旁邊,有些因為版面因素,會考慮不放上去。再來就是卷數的數字了,這樣人家在拿起來的時候看封面就知道是第幾本。最後就是那個18限標誌了,青年向有限制的作品就會被打上這個標誌,至於放在哪裡,就看工作人員的安排了。封面左邊那個4分之1內側,一般情況下要麼放作者照片,附加生平介紹。要麼是放作者拍的照片,再加作者的閒聊幾句話。大多情況下左內側都是這種形式,所以有時候就能在這邊看到作者的照片了,國內以前D版和後來電子版很多都把這個和後面那個給去掉,這樣就會失去不少樂趣了,雖然作者說的都是些閒話,還是能作為拉近讀者與作者之間距離的橋樑的。

舉例 請點擊放大在中間側封這邊,最上面是這書在出版社的分類劃分,每個出版社都有根據內容來劃分各種種類,在這最上面會打上LOGO來區分。接著就是書名,下面是卷數,有些會在卷數下面加印個書內容的小圖,以此來判斷是什麼書,由於台版書銷售時是用塑料薄膜密封著的,會打上拆封不退的字樣,所以要看這書是什麼畫風內容的,有時候只能靠封面封底和側封這幾個地方來判斷好不好看。下面會寫上作者名字,最下面就是出版社標記了,有的會打上價格,有些嫌影響美觀就省略了。

封底部分會標註:出版公司、價格、分類LOGO、授權聲明、條形碼、銷售地區等,這些都是必要的,其他空白部分就根據該書的具體需要來安排內容了,有些會作內容介紹,方便購買前瞭解內容。有些會在空白處放些書內的插畫等。右邊的4分1內側就大多拿來做廣告用了,有的寫本出版社的其他出產書,有的寫本書作者的其他作品,還有些會把左邊內側的作者照片移到這邊來,總之靈活多樣,還是看出版社的編排了。還會有象《蟲師》這種,把四塊地方用一張圖連起來,展開來看極華麗的,這時候就不用加什麼其他圖了。

港版《20世紀少年》目錄 請點擊放大翻開書,最開始的是每回的名字和頁數也就是目錄,我看過做得最棒的目錄,是港版的《20世紀少年》,雖然人名翻譯不好,但目錄做得極好,用那種報紙字體一字一字貼上去,看上去就像以前綁匪索要贖金的信一樣,特別符合20少的風格,反而台灣東立就做得比較簡單了。同時有些長篇連載的作品,由於出場人物眾多,會特意開出兩面來做個人物介紹和前集提要,像《one piece》、《JOJO奇妙冒險》這種大部頭的,自然需要有個關係表了。在這一本漫畫內容結束之後的幾頁經常會打出版社的其他作品廣告,會附上作品名字,作者,還有簡介,樣圖,而且還會有一段編輯推薦的簡評,多的時候這種廣告會有七八頁。

舉例 請點擊放大最後一面都是版權頁。會有詳細的名單,還有原來日文的書名,對比下從中可以看出台灣取書名的有才。從作者到翻譯出版社印刷等,一些比較詳細的東西都在這邊,最近連官方網站、劃款帳號、聯繫電話和各經銷商聯繫方法都放上去了。在再下面除了標明授權聲明外,還會有一段英文的版權,這上面會寫上日期和作者羅馬音,看那個就能知道這作品在日本是什麼時候在哪裡開始連載的,是個挺有用的查詢方式。

一切就緒後自然就是排版印刷了。台版的開本大多會遵從日版的大小,有時候也會自己弄出些奇怪開本來,而且每個出版社的開本規格也各不相同,導致購買書皮的時候就必須先看出版社再看開本才知道是什麼碼的。總的歸納來說台版漫畫開本有這麼幾種。

48開。這種格式是前幾年才開始出現,一般是文庫版。150*108MM,東販出的手塚系列,尖端的《相聚一刻》、《東京愛情故事》、《愛情白皮書》等都是這種規格,大小比咱們以前的口袋本大一些,看的時候極有回到當年地下黨的感覺。日本的文庫版意思是封面換成比較文藝性的圖,加厚書的紙,紙張採用便宜,這樣保持加量不加價,等於說是平價版。這台彎文庫版倒好,平價是平價了,一本平均NT70,可開本同時變小了,作為收藏來說極不適合,可偏偏手塚那幾套《三個阿道夫》、《午夜計程車》、《神秘洞》等只有這中文版,想看還不得不忍受這種小家子氣的開本。

36開。這種就是最常見的,普遍少年漫畫和少女漫畫都採用這種格式。正常是 170*115MM,日版的36開是178*115MM,台版這邊縮水了一點,當然各出版社的36開也各不相同,像尖端的就是長比較長,寬差不多。當前流行的少年漫畫像《one piece》、《bleach》、《火影》等都是用這種格式,少女類也是。價格一般是當時最便宜的底價,像目前台灣底價主流就是NT85和NT90了。對於作為搶先類的漫畫,這種大小差不多夠用了,看的時候不會覺得字小,圖大小也夠清晰,價格也便宜。如果賣的好的話,等完結了還會再出一些諸如文庫版或者完全版等開本更好的來騙錢。

32開。另一種比較常見的規格,青年漫畫和淑女漫畫比較用這格式。同樣是各出版社大小不同,最常見的是182*130MM,其他的大多在這範圍內浮動。青年漫畫因為印量少,往往是出了一版就不再印刷,所以購買的人差不多是一次性消費,開本也會弄的大一些,價格是從NT95——NT130不等,會根據書的厚度來調整價格。而且同樣厚度,各個出版社的價格也不同,就看哪邊比較厚道了。台灣角川出版的書就從沒出過32K以下規格的,最薄的書也要NT110。東立的32K是最便宜的,像《雪之崖·劍之舞》這種厚達300P的,也才 NT120,《現視研》有加彩頁,那才NT100。《20世紀少年》、《無限住人》這種長篇連載的呢,就會跟著時間漲價,從NT95到如今的NT105。同樣尖端那邊,《NANA》價格有的NT90,有的NT130,普遍價為NT110,一般都是根據書厚度來估算價格。各出版社都出過這種規格,但偏偏青文是出的最少的,那是因為它們出的青年漫畫極少,主要是36K的青少年為對象的作品,再有的就直接出25K了,中間的這個32K就中空了。

25開。比較少見,但能用到這個規格的幾乎都是精品了,畫面華麗或者內涵性比較高的一般比較會選用這種格式。大小為210*150MM,也是在這範圍浮動。這種開本的書紙張會用的相當好,而且時常會加入彩頁,當然相對價格也不菲。從NT150起,到NT220內,各種價格都有。前陣子被人罵不厚道的就是青文出的《冒險少年》了,薄薄一本要價居然NT180,相比之下,尖端那 25K加彩色又比《冒險少年》厚不少的《浪人劍客》只定價NT150,超值了。最近所流行的完全版也都是這個規格,台灣所出的三個完全版《龍珠》、《灌籃高手》和《TOUCH》就全是這種,不但加彩頁加書腰加厚頁碼,價格自然也跟著加,NT150、NT199、NT220,一個比一個華麗。除此完全版之外,像柴門文的女人系列,星野之宣的科幻民俗系列,谷口次郎的人文冒險系列,不管哪個出版社出,都不約而同地採用這種25開格式,主要原因就是其內容比較成年向,面向讀者也是消費能力比較強的成年人,自然書的裝訂印刷包裝等都會要求比較高。

16開。這格式的漫畫極少,用手指頭都算的過來,《蘋果核戰記》、《風之谷》、《劍心華傳》和接近16開的《五星物語》,還有早已經絕版的《AKIRA》。像高中英語書大小的漫畫,看上去就極爽。長度是255*180MM,和漫畫家的原稿是相同大小的,在日本的漫畫週刊,大小用的也是這種16開,所以這種開本比較適合那種畫的極精細的作品。開本最大,價格也最高,大多是 NT200以上,就之前東販出的那《風之谷》比較厚道,居然有NT160,不過那也是因為比較早出的緣故吧。

不規範開本。除了上面提及的那些開本外,還有些漫畫的開本比較奇特,一般都是介於上面兩者之間的東西,《五星物語》的開本就是象正方形的,長鴻的32開也比其他人大上一圈,超過32K,快接近25K,卻又還沒到那範圍,像那《爆音列島》,190*135MM,就是一奇特的中間形態。

總之台灣那邊漫畫的規格大小可以說是各種各樣,並沒啥統一標準,就算同個出版社,同樣開本的,有時候大小也會不一樣,這也說的上是台版漫畫的一特色了。而且這也變成一個很容易辨認的方式,就是從開本來判斷這書是什麼範圍的。就收藏來說,自然是25K的最好了,不管是看還是擺放著,最舒適。當然啦,這價格嘛,買前要先衡量下口袋裡的腰包厚不厚實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Cyesuta

GMT+8, 2024-5-2 05:49 , Processed in 0.05891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