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知一派據點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75|回復: 2

問世間萌是何物.表之章

[複製鏈接]

218

主題

485

帖子

1367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1367
發表於 2015-8-23 15:46: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作者:AIplus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8

主題

485

帖子

1367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1367
 樓主| 發表於 2015-8-23 15:46:15 | 顯示全部樓層
"[I]「萌」本來是植物發出新芽之意,最近則指在動漫畫以及遊戲的重度愛好者「御宅族」的世界中,對於特定的角色,例如戴眼鏡、穿制服、或是說話帶著關西腔的人物,產生極深的依戀、愛慕之意。這些御宅族所依戀的對象,大多具有「符號化」的特徵。[/I]
                                             ──2003年9月6日,東京《讀賣新聞》
二十世紀末,日本發生了一個文化現象:「萌え」(Moe)。這個現象從ACG界延燒到主流社會,在經濟、文化層面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因此引起了傳播媒體的廣泛討論,「萌え」這個單字也在2005年獲得「年度流行語大賞」第十名,可見其影響之深。
然而對一般人而言,「萌」到底是什麼呢?一群無聊男子瘋狂迷上卡通片中的大眼睛女主角?因為沒有女朋友,所以只好意淫這些虛擬世界裡的角色?年輕貌美的女生打扮成十九世紀的女僕模樣在咖啡店裡當服務生,客人都是一些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怪叔叔?奇裝異服的角色扮演者(Cosplayer)?

[B]萌的表象之一:御宅族-萌的推動者=戀愛市場的難民[/B]
我們先來看幾個統計數字。以下是日本總務省五年一度的「國勢調查」(戶口普查),其中針對日本全國以及東京都內三十至三十四歲人口「非婚率」(包括未婚、離婚、喪偶)的調查結果:






[CENTER][B]全國男性[/B]



[B]全國女性[/B]



[B]東京男性[/B]



[B]東京女性[/B]





[B]1980[/B]



22.8%



12.0%



35.6%



20.0%





[B]1985[/B]



29.6%



13.8%



41.5%



22.7%





[B]1990[/B]



34.1%



17.1%



45.1%



26.9%





[B]1995[/B]



39.0%



23.4%



49.7%



34.0%





[B]2000[/B]



45.0%



31.0%



55.7%



41.1%





[B]2005[/B]



49.5%



37.5%



59.2%


46.4%[/CENTER]







由此表可以看出,適婚年齡的男女非婚率逐漸攀升,而東京都會區遠高於全國平均值,男性非婚率又遠高於女性。2005年的統計顯示,東京都適婚年齡男性的非婚率高達六成。如果只看未婚率(不考慮離婚與喪偶的情況),全國男性為47.1%,女性為32.0%,東京都男性為57.7%,女性為42.9%。
非婚率節節上升與許多因素有關,例如婚姻觀的大幅變化,相親結婚的比例逐年降低,戀愛結婚成為主流,以及同居而不結婚的風氣等等。不過根據這些數據,森永卓郎在他的《萌え經濟學》(講談社,2005)提出了更具爆炸性的說法:
[I]「萌」現象爆發的推手「御宅族」,其實是「弱肉強食的戀愛市場」中的失敗者!戀愛的難民![/I]

由於女性自主意識抬頭,適婚女性不再任由父母安排相親結婚,而是依據自由意志尋找對象,加上經濟獨立不必依賴長期飯票,所以只要沒有遇到心目中真正的白馬王子,寧可選擇不結婚。
然而,能成為白馬王子的男性有幾人?姑且不論外貌乃是天生,在資本主義的運作之下,男性經濟條件與社會地位的落差加大,貧富不均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導致女性的關愛只集中在少部分高社會地位的男性身上。至於女性在這方面的問題為什麼比男性小?因為女性在婚姻關係中雖然往往處於弱勢,在戀愛關係中卻經常是強勢的主導者,即使條件差一點,只要願意的話,就很容易利用男人「精蟲入腦」的可悲特性解決婚姻問題。
傳統的婚姻關係奠基於夫妻之間的愛情、互相理解、扶持、性愛的滿足以及生養下一代;然而現代社會有這麼多非自願的非婚男性,在家庭婚姻關係方面的欠缺要怎麼彌補呢?

[B]萌的表象之二:萌=新興色情業[/B]
關於這個問題,有一部分可以靠「社會制度」解決,也就是森永卓郎所謂「提供沒人愛的男人性愛機會的志願者團體」……說穿了,就是色情業。
色情業固然可以讓非婚男性的性愛部分得到滿足,然而一來仍然有社會規範上的壓力,二來怕旁人異樣的眼光,三來金錢耗費大,四來怕得病,五來內心空虛,種種原因使得問題仍然無法妥善解決。另外,雖然色情出版品、AV(成人錄影帶)、成人向美少女遊戲(H Game)承受的外界壓力較真槍實彈的色情交易小,不過有隔靴搔癢之憾,而且心靈依然空虛。「萌」的出現,彌補了色情市場不足之處,讓這群戀愛難民的心靈找到了出口,邁向了精神式戀愛的康莊大道。
主流社會裡,大眾媒體常以有色眼光來看待「萌」的現象與作品;甚至對一般人來說,整個萌產業,根本就是精神上的色情業。例如萌產業中重要的一環「女僕咖啡店」,就經常因為發生性騷擾事件而鬧上社會新聞,持續加深社會對萌文化的負面觀感。此外,秋葉原的女僕咖啡店與色情錄影帶店(不是出租店,而是在包廂裡面看,類似台灣曾經流行一時的「MTV」。有Cosplay的小姐提供「陪看」或甚至「代客打○○」──看不懂這句的好孩子請不要問──的服務)比鄰而居,想要讓不是這個世界的人清楚區分兩者的差別恐怕也很困難吧!
2004年11月30日出版的雜誌《週刊SPA!》,邀請了腦科學者身兼暢銷作家的鹽田久嗣,進行了以下的實驗:
受試者一共三人,第一個是對「萌系動畫」或AV沒有特別興趣的一般人,第二個是萌系動畫愛好者(稱為文科系御宅族),第三個是AV愛好者(稱為體育會系御宅族)。([B]按:[/B]所謂的「體育會系御宅族」是有點開玩笑的說法,指的是AV作品以某種「身體運動」情節為主;而「萌」系作品不強調這個,因此取名為相對的「文科系御宅族」。) 測量三人的正常腦波後,分別讓他們看萌系動畫以及AV,再測量一次腦波並研究其變化。
文科系御宅族對AV沒什麼反應,但是看了萌系動畫後腦波激烈改變;體育會系御宅族則相反。最有趣的一點是:文科系御宅族看完萌系動畫的腦波波形,與體育會系御宅族看完AV的腦波波形極為類似。而一般人對這兩者的反應則都是普通,介於兩種御宅族之間。

因此,即使再三強調:「AV刺激的是下半身,萌刺激的是上半身,兩者層次有別。」這種發言對一般人有多少說服力卻頗值得懷疑,畢竟不管是哪個半身,在腦子裡所引起的反應、滿足感可能是一樣的。面對「萌並非不引起性衝動,而是喜愛萌的人性傾向有點異於常人」這種質疑,那些每天抱著印有ACG美女圖案的抱枕才睡得著的萌系御宅族們,恐怕也不太容易辯解。

[B]間奏曲:想罵人的,請少安勿躁……[/B]
以上的說法一定會引起御宅族的不滿而大加撻伐:「開玩笑!我們御宅族可是資訊爆炸時代所產生的新人類!擁有遠超過一般人的情報判讀能力,對視覺性作品的品味更是超卓不凡,怎可把我們當成是戀愛市場裡的喪家之犬?!」
女性讀者們可能也想摔書大罵:「這些御宅族真會牽拖!明明是自己太遜不懂女人心才會交不到女朋友,卻把責任都推到女人身上,一下子說我們是『外貌協會』,一下子說我們只會拜金!」
其實這些反論都言之成理,也可以找到許多案例來支持。不過,凡是想用一套理論來解釋社會現象,所能依據的也只有「統計解讀」而已。雖然我們知道「百分之百的御宅族都是戀愛難民」這句話絕對不成立,也有許多社經地位高、戀愛成功婚姻美滿的御宅族;「女人百分之百都是外貌協會外加拜金女」這種說法也是錯的,不計外貌與金錢、努力追求真愛的女性也所在多有。不過,「御宅族中戀愛難民的比例,以及女性中外貌協會會員與拜金女的比例,絕非少數」這句話恐怕就沒有人會否認了。至於這個比例是「多數」甚至「絕對多數」就言人人殊了,因為即使要做這種調查,受訪者口是心非的機率太大,得到的數據應該不太可靠。 辯解暫時到此,想繼續咒罵的請繼續,不過請勿詛咒筆者。本文內容是站在客觀的立場,寫出「主流社會眼中的萌」,描述的是「萌的表象」,倒非筆者本身的看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8

主題

485

帖子

1367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1367
 樓主| 發表於 2015-8-23 15:46:24 | 顯示全部樓層
"[B]萌的表象之三:從電車男到電波男──戀愛難民的逆襲[/B]
2005年引起話題的「電車男」,源於日本網路留言版上的留言,描述一個本來幾乎已被宣判「戀愛死刑」的御宅族,在電車上為一位遭到醉漢騷擾的氣質美女「愛瑪仕小姐」解圍,並鼓起勇氣展開追求的故事。在諸多網友的獻策之下,結局是終於絕地大反攻抱得美人歸,擺脫了戀愛難民的身分。
由於過程頗富戲劇性,又是以虛擬的網路世界為舞台,小說、電影、電視劇紛紛出籠,成為網路界、娛樂界、傳播界的熱門話題。
這個故事在御宅族之間引起了正反兩極的評價。對於一般觀眾、讀者以及心地善良的御宅族而言,一個原本沉溺於二次元世界的傢伙,終於步入感情的正軌,與真實的人類女性談戀愛,最後還以喜劇收場,真是可喜可賀之事。可是更多「理直氣壯天天萌」的御宅族卻為此大感不滿,因為電車男為了追女生,隱藏御宅族的身分與喜好,這簡直是一種背叛行為!為什麼不能以御宅族的身分光明正大地追求?當一個御宅族有這麼可恥嗎?!
應運而生的作品是萌系大將,自由作家本田透所寫的《電波男》(三才Books,2005)。這個本田透是個徹頭徹尾的萌系御宅族,他對「戀愛市場」的觀點與森永卓郎有類似之處(特別是對女性在戀愛市場中的行為與優勢),不過對御宅族「萌起來」的原因卻有天差地遠的分析:御宅族才不是因為情場失意才改投萌界!而是因為萌的世界才有純潔的愛情!塵世的愛情早就被金錢與肉慾汙染!二次元世界才是愛情的烏托邦!總有一天「資本主義下的戀愛市場」會崩潰,「萌」將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語言!情感的歸宿!
不過這種說法已經逸出常識太多,不是我等凡夫俗子所能理解的了。(事實上,我到現在還搞不清楚他是真心還是反諷,只看到許多御宅族對這個預言感到雀躍不已……)

[B]萌的表象之四:萌=可愛[/B]
當某位御宅族費盡心思想要向「一般市民」說明萌與色情的不同時,他/她可能會再三強調萌的特性並不包括「引起性衝動」這一點,所以會讓人萌起來的角色往往不是豔麗型的。這位「一般市民」可能就會恍然大悟地說:「啊!我懂了,說一個角色很萌的意思就是很可愛啦!」
雖然這位御宅族可能會因此感到很無力,不過檢視一下眾多萌角就可以發現,「可愛型」的確為最大宗!像是「Digi Charat (註1[/COLOR])」啦、「備長炭 (註2[/COLOR])」啦,都是可愛到不行的小女孩造型。在萌的屬性裡,「妹」、「蘿莉」這兩種的確也是主力中的主力,難怪一般人會認為「萌」就是「喜歡可愛的角色」。


[B]萌的表象之五:萌=二次元症候群與戀物癖等異常性取向[/B]
如前所述,當萌系御宅族堅持萌的要素必須排除性衝動時,一般人可能反而會認為,不是「萌」不會引發性衝動,而是你們這些御宅族的性取向異於常人而已。別的不講,光是迷戀ACG角色的行為,就足以被冠上「二次元症候群」之名。
接著,最多人萌的是「妹系」──這叫亂倫取向;與「妹系」分庭抗禮的是「蘿莉系」──這叫戀女童情結;萌「女王」?被虐傾向;萌「女僕」?八成有虐待傾向……
除此之外,「萌的對象」是一種高度符號化、物化的客體。所有的時代舞台、劇情轉折、背景考證都不重要,只要有貓耳就萌!有馬尾就萌!有眼鏡就萌!有吊襪帶就萌!有笨蛋毛就萌……總而言之,這種萌法簡直跟巴甫洛夫的狗一樣,一聽到鈴聲就流口水的條件反射!用一句話來總括這些行為,就是「戀物癖」。
最近日本的新幹線正在測試新一代的「Fastech360」列車,其時速可達三百六十公里。此車照片一出,眾多御宅族立刻萌到翻!(雖然也有所謂的「鐵道系御宅族」,不過此事件與他們無關)原因是這型列車為了利用空氣力學原理縮短煞車距離,加裝了左右兩片(其實是兩排,不過只看車頭的話就是兩片)扇形阻力板,重點來了──這兩片板子活脫就是一對貓耳!網路上也立即出現了為這款列車設計的「新幹線貓耳美少女」人物造型。俗話說「人家講一個影子,你就生一個孩子」,就是在形容這種行為吧!
如果哪天有心理學家把萌系御宅族當成異常性取向的研究寶庫,恐怕也不太會令人感到驚訝。
關於「御宅族的二次元症候群」一說,想必會有人提出反駁:「我們對萌系角色的愛情,才不僅止於二次元!」是的,在許多公司、創作者的努力之下,我們有了塑膠模型玩偶、有更高檔的GK(註3[/COLOR])、還有真人演出的Cosplay,都是讓二次元角色進入三次元世界的產物,而且都各自打下了一片天。問題是,萌玩偶、萌美少女GK、萌Cosplayer這些三次元實體,就不算是「二次元症候群」嗎?別傻了!當然還是!這些產物雖然是三次元,不過它們僅僅是二次元角色的投射而已,其萌的根源還是二次元!


[B]後記:吐槽之後…… [/B]
寫這篇文章時已經有所覺悟,必定會干犯一眾萌系御宅族之怒。不過各位讀者不妨將本文當作一個引子,雖然上述對萌的觀點頗多負面,卻是主流社會與媒體人士眼中「萌的世界」。當然,其中不乏浮面的認識或根本是誤解。在此之上,萌的世界確實還有更多幽微奧妙之處。
就請各位在招呼過雞蛋蕃茄之後,繼續收看真正的萌系御宅族「tp」(不要否認!)所寫的〈問世間萌是何物.裡之章〉,一窺萌的世界的真正精髓!
(待續)

[B]註1:[/B]「Digi Charat」是1998年由「Broccoli」這家販售原創角色相關產品的公司所設計出來,擺設於其直營門市「GAMERS」裡的吉祥物。原本並沒有在任何動漫畫作品中出現,不過由於造型可愛討喜,大受歡迎,後來推出了電視廣告,並且於2001年推出動畫。
<A name=#02>[B]註2:[/B]備長炭(びんちょうタン),本來是生產於日本和歌山縣的一種木炭。2003年以一個小女孩的造型出現在「Alchemist」這家公司(主要業務為ACG作品的企畫、製作,以及設計原創角色並商品化)的網站中,也是由於造型十分可愛而大受歡迎,後來也推出了漫畫以及動畫。 <A name=#03>[B]註3:[/B]Garage Kit,一般指的是「玩家自製或改造的模型玩具套件」。由於大量生產的射出成形模型無法滿足玩家要求的精緻度與藝術性,於是玩家會自行將這些套件加工改造。由於早期這些工作多在玩家自宅的車庫中進行,故以此為名。這些業餘但是技巧高超的玩家們有時會將改裝後的套件交換或販售,後來成立了許多公司,例如「海洋堂」、「B-Club」等,都是著名的GK公司。相較於大量生產的塑膠模型而言,GK產量小、品質精緻、組裝費工、價格也昂貴許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Cyesuta

GMT+8, 2024-4-20 09:15 , Processed in 0.1726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